向原北京军区炮兵第五十团抗震救灾烈士献花仪式举行
11位英烈姓名经应急部门开通绿色通道终补刻上墙
环渤海新闻网消息 (记者 郝燕)近日,唐山地震遗址纪念公园内庄严肃穆,向原北京军区炮兵第五十团抗震救灾烈士献花仪式在唐山大地震罹难者纪念墙前隆重举行。16名五十团老兵代表与唐山地震遗址公园管理中心人员共同缅怀49年前在抗震救灾中牺牲的11位烈士,追忆英雄壮举,传承军民深情。
1976年唐山大地震发生后,原北京军区炮兵第五十团官兵立即奔赴灾区,分赴五金库、地委行署等8个重点区域展开救援。战士们徒手挖掘废墟,30名唐山籍士兵强忍亲人遇难之痛坚守一线。副教导员董玉林等人在余震中二次被埋牺牲,另有战士为抢救火车站群众殉职。部队还成功处置陡河水库裂缝、战备油库泄漏等险情,保护了1300吨油罐免于爆炸,为抗震救灾作出不可磨灭贡献。该团后被中央军委授予集体一等功,成为全军唯一获此殊荣的团级单位。
历经49年,李占昌、杜春悦、齐成忠、董玉林、张景宽、李广增、耿文利、邢新广、卢炳松、郄录军、雷林栋等11位烈士的姓名一度未被刻上纪念墙。其原因是原部队已在上世纪80年代大裁军中裁撤,导致在当时统计名单时未能统计。今年9月9日,经58名老兵联名证明,唐山市应急管理局党委高度重视,责成遗址公园管理中心为抗震烈士姓名铭刻至纪念墙开通了绿色通道,简化审批程序,推动他们的名字终被补刻于纪念墙3A背面。11位烈士中,年龄最小的19岁,较长的杜春悦生于1938年。原北京军区炮兵第五十团参谋长陈常在感慨道:“英雄虽逝,精神永存。他们的牺牲诠释了人民军队为人民的忠诚与担当。”
秋风寄哀思,鲜花献英灵。今日的献花仪式不仅是对历史的回溯,更是对抗震精神的赓续。唐山人民与子弟兵用鲜血与生命铸就的鱼水深情,将继续在这座英雄城市传承发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