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棒子”精神的时代温度
记者 回佳佳
踏上西铺村的土地,空气中似乎弥漫着一种特殊的气息——不仅是板栗的甜香与泥土的芬芳,更是一种历经岁月却依然蓬勃的精神。这种精神,回味悠长,无声浸润着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人。
在“穷棒子”村史馆,讲解员秦素芳的讲述深情而有力。那些泛黄的照片、简陋的展品,将我带回70多年前的艰难岁月:全家只有一条裤子,谁出门谁穿;凛冽寒风中,他们凭着“三条驴腿”起步,徒步打柴,硬是在困境中走出一条生路。那一刻,“人穷志不穷”不再只是口号,而是23户贫农从生存裂缝中迸发出的生命强光。“艰苦创业”是刻进骨子里的志气,是改变命运最原始也最执着的信念。
与杜合军书记交谈,能清晰感受到他身上那种承前启后的使命感。他从前辈手中接过的不仅是精神火炬,更是一份带领全村走向振兴的时代责任。谋划产业、改善民生,他的眼神里有燕山汉子的坚毅,也有当家人的远见。在他身上,“团结互助”从当年的生产联合,升华为今天带领全村共赴富裕路的担当。这种团结,是凝聚人心的力量,更是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基石。
走访村民王德富一家,他的故事就是一部西铺人的奋斗简史。从木匠到多个产业的经营者,他不断尝试,不怕失败。他笑着说“骨子里有种拼劲”——这“拼劲”,正是“敢为人先”最生动的写照。时代在变,条件在好,但那种不依赖、不等靠,用双手和智慧开拓未来的精神内核,始终熠熠生辉。
与赵晶晶的聊天令人动容。一位从外村嫁来的媳妇,如此自然地认同并践行着这里的精神,还将它作为家风传承下去。“大家都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好好过好日子”,这句朴实的话语,正是“勤俭办事”美德的现实映照,是对生活最本真的热爱与守护。
这次西铺之行,于我,是一次精神的洗礼。“穷棒子”精神所蕴含的特质,看似独立,实则交融,共同构成了西铺人独特的精神和气质。它藏在每位普通村民的言谈举止里,藏在日复一日的奋斗故事中。它有历史的厚重,更有时代的温度。
西铺村的变迁印证:精神的力量可以跨越时空,成为驱动发展、塑造未来的不竭源泉。这正是“穷棒子”精神留给今天最宝贵的财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