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烁辉
7.《救国报》的分社发展
《救国报(路南版)》和路南分社
1942年8月,冀东地委作出《关于(北宁)路南工作决定》,决定在原迁(安)滦(县)卢(龙)联合县的基础上,向北宁路南扩展根据地,即开发路南地区。
冀东专署东部办事处主任丁振军任路南工委书记兼路南工作团主任,并负责筹备创办地区党报。
丁振军很重视党报建设工作,精心选派了一批实力干将参与办报。他在筹备工作时期的一次讲话中说,“贺龙同志说过:‘一架铅印机可以顶一个师的兵力。’咱们一架油印机就应顶上一个营的兵力。”此话坚定了大家办报的信心。初定报名为《黎明》,杨远还为其撰写了发刊词。可惜,因为敌人不断袭扰,环境动荡不安,《黎明》夭折了。
当年10月,张伯英等全体编辑部人员,都集中到路南青龙山区张庄子村(今属河北省滦州市九百户镇),11月初,他们创办的《老百姓》报面世了,刻版油印,三日刊。很快,大家发现该报名与冀东地委主办的小报同名,于是,在11月中旬,自第二期起,报名便改为《群众报》了。《群众报》也只出版了1期,又于11月末改为《大众报》。
报名虽几经变更,但均为路南工委机关报。更名《大众报》后改为三十二开刊物型,不定期,每期用蝇头小楷刻3张蜡纸,印刷200~300张,零售定价每册5分(实际不收费)。杨远为负责人,社址在赵家沟村。主要内容以抄收延安新华社播发的时事新闻为主,发行对象主要是机关干部和知识分子。
1943年6月,随着冀东地委改称冀热边特委,中共冀东四地区委在路南建立,辖滦卢、丰滦、昌乐3县(含乐亭全县和滦县、丰润、宁河三县的北宁铁路以南地区)。按上级要求,各地委要分别成立《救国报》分社并出版《救国报》地方版。因此,《大众报》于7月正式更名为《救国报(路南版)》,作为中共冀东四地区委机关报。仍为刻版油印,八开两版,三日刊,刊期接《大众报》序号。
工作人员也进一步充实,赵振中任社长,编辑有:刘开明、史广来、罗楠、王瑞伍、郗珍等。不久又有张一民、刘清华等同志加入进来,报纸出版工作开展得更加顺利。到秋天,《救国报》路南分社已经以小崔庄村为基地,向周边辐射活动于李家寺、绳各庄、涂各庄、邓庄、高各庄等村,并有了不小的影响力。
1944年5月,杨远任分社社长。秋天,又调陆彬、安玉民等同志到分社工作,此时《救国报》路南分社成员已达60余人,郗珍始任总编辑。报纸于此时期改为石印,也开始增加了副刊。最初由陆彬负责副刊编辑,半个月刊发1期,可惜编发两期后因战事吃紧被迫停办。1945年1月,冀热辽区党委成立,第四地委改为第十七地委,《救国报(路南版)》又成为第十七地委机关报。
1945年春天,敌人垂死挣扎,分社为安全起见,暂时按小组分散工作。6月,环境好转,分社同志全部转移到乐亭县黄家河一带办报。8月,八路军开始大反攻,《救国报》路南分社编印了大量“号外”,向民众宣传好消息,为人民军队鼓与呼。8月底,八路军在解放乐亭县城时,分社接收了敌伪部分印刷设备,这一来如虎添翼,不仅报纸印刷质量和效率明显提高,还立即开始翻印大量毛主席著作和革命书籍,如:《新民主主义论》《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等。
日本投降后,《救国报(路南版)》也于当年10月15日改名为《人民报》,油印或石印,八开两版。原是每周两期,后改为每周三期,如遇特殊情况则加版。
1946年春节之后,报社随地委机关进入倴城。5月,十七地委并入十三地委,路南《人民报》,作为中共冀东十三地委机关报出版发行。此时的报纸已全部为铅印,四开四版,三日刊,每期印2000张。赵振中任社长,刘开明任(总)编辑。
1948年初,乐亭县委宣传部部长李光华到报社工作,由赵振中、李光华和副社长郗珍组成领导班子,同时,调丁存一等同志到报社工作。
1948年12月12日唐山解放,中共唐山市委随即创办《新唐山日报》,从路南人民报社抽调大部分有经验的同志到报社工作。路南《人民报》在唐山解放的第二天宣布终刊。
1948年12月13日,路南《人民报》第522期即最后一期的一版,刊有题为《告别读者》的社论。社论说:唐山在昨天已告解放。从此,使冀东区路南路北(当时以京山铁路线划分路南路北)交通畅通无阻,《冀东日报》即将按期发行到路南各级党政军民机关……为迎接新的胜利,支援战争,节省开支,适应形势需要,《人民报》停刊,向路南各级党政军民及130万路南人民和读者欣愉告别。
《救国报(燕南版)》与燕南分社
1943年7月,中共冀东五地区委成立,辖冀东中部和西南部的遵化、丰玉遵、丰玉宁、武宝宁、玉蓟宝5县。区委同时根据冀热边特委指示,第一时间出版了《救国报(燕南版)》。
1944年初,顾宁从《救国报》总社调到《救国报》燕南分社任主编。不料三个月之后,顾宁和几位同志在赴丰润县白官屯村附近采访时,被敌人包围。这些只有几只勃朗宁手枪的文人,面对几十倍于自己的敌人,怀着纵有万分之一的可能也要争取突围的心情,同敌人顽强战斗。不幸的是,顾宁被敌人的炮弹击中,受了重伤。同志们要背起他突围,可为了让更多的队友能冲出去,顾宁拒绝了,临终只留下两句话——不!应该说是两句诗:“炮,敌人的炮火,它在吞掉我的生命……”
顾宁牺牲后,王重五继续负责《救国报(燕南版)》工作。王重五,本名王甲成,丰润县车轴山人,1943年在冀东第五专署训练班培训毕业后被分配到《救国报》,从此不论是在抗日战场、解放战场还是在之后的抗美援朝战场上,他始终奋战在新闻宣传前线。
《救国报(燕南版)》的同志们在艰苦的环境中始终坚持报纸出版与新闻采访工作,主要在冀东西南部、燕山以南地区活动,分社社址开始是在玉田、丰润一带,日本投降后迁至丰润、玉田、蓟县等地。
随着《救国报》于1945年11月初更名改版,《救国报(燕南版)》也于1945年11月1日停刊。
同时,因第五地委已于上半年改为第十五地委,《救国报》燕南分社也改称新华社冀东分社第十五支社,社长由地委宣传部部长冀光兼任(1947年5月随冀东代表团赴热河林西参加中共冀察热辽第一次党代会期间,牺牲于柴胡栏子村),王重五任副社长,这支新闻队伍,继续向《冀东日报》和新华社冀东分社等部门发稿。
……
《救国报》的5个分社及地方版成立一年以后,在各地区影响力渐显。同时,中共冀热边特委认识到必须更加重视对宣传工作的领导,1944年7月,中共冀热边特委召开了一次规模较大的宣传工作会议,由各地做工作汇报,以求得对各地区宣传工作的了解。
会上,特委宣传部副部长、救国报社社长吕光做了工作报告。在总结发言时,时任中共冀热边特别区委员会副书记兼宣传部部长、晋察冀军区第十三军分区副政治委员的李楚离,根据吕光的报告,对报纸的日常宣传工作提出如下要求:“时事教育是提高我们胜利信心和瓦解敌伪的最好方法之一,所以中央将它列为目前十大政策之一,而且为我们宣传工作的中心,时事教育主要的武器是报纸。今后环境更加困难,而胜利也一定日益接近,在紧张的环境中,便只有经过报纸去进行时事教育。所以,各地区一定要把报纸办好。报纸对象规定为村级干部及农村知识分子,文字要通俗。报纸工作中各级所注意的重点是不相同的,特委及地区委应该着重于报纸的编辑、印刷、发行;县委主要去组织通讯工作,使能把斗争情形活现于报纸上;而区与支部乃在于领导读报工作了。这样经过重点不同的努力,时事教育的工作便能收到效果。”
这个时候的《救国报》以及各地方版,均可用电台直接接收延安的新华社消息。因此,版面不断扩大,内容也愈加丰富。《救国汇刊》和《救国时报》等也成为供各级领导干部学习参考的必备刊物。
《救国报》的5个分社与5个地方版,虽只延续了不过两三年时间,但其在短时间内,已将冀东新闻宣传辐射面扩大数倍,且培养了几支优秀的新闻传播队伍。《救国报》地方版终刊后,各分社多改为新华社冀东分社支社。同时,一大批优秀的新闻人才,在冀东根据地经过血与火的淬炼,迅速成熟,很多人从这里走向全国各地,成为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
(待续)
相关新闻
回首来时路 整装再出发——简述从《救国报》到《唐山劳动日报》的烽火岁月(1)
回首来时路 整装再出发——简述从《救国报》到《唐山劳动日报》的烽火岁月(2)
回首来时路 整装再出发——简述从《救国报》到《唐山劳动日报》的烽火岁月(3)
回首来时路 整装再出发——简述从《救国报》到《唐山劳动日报》的烽火岁月(4)
回首来时路 整装再出发——简述从《救国报》到《唐山劳动日报》的烽火岁月(5)
回首来时路 整装再出发——简述从《救国报》到《唐山劳动日报》的烽火岁月(6)
回首来时路 整装再出发——简述从《救国报》到《唐山劳动日报》的烽火岁月(7)
回首来时路 整装再出发——简述从《救国报》到《唐山劳动日报》的烽火岁月(8)
回首来时路 整装再出发——简述从《救国报》到《唐山劳动日报》的烽火岁月(9)
回首来时路 整装再出发——简述从《救国报》到《唐山劳动日报》的烽火岁月(10)
回首来时路 整装再出发——简述从《救国报》到《唐山劳动日报》的烽火岁月(11)
回首来时路 整装再出发——简述从《救国报》到《唐山劳动日报》的烽火岁月(12)
回首来时路 整装再出发——简述从《救国报》到《唐山劳动日报》的烽火岁月(13)
回首来时路 整装再出发——简述从《救国报》到《唐山劳动日报》的烽火岁月(14)